》糖尿病年輕化 肥胖是主因 醫:高危險族群應定時測量血糖

(撰文:談雍雍)(圖片:優活健康網提供)(採訪諮詢:高雄長庚醫院新陳代謝科沈峰志醫師)據衛生署統計,在2012年國人前十大死因中糖尿病排名第五位,顯示國人因糖尿病而死亡的比率確實居高不下。糖尿病是一種慢性疾病,即便接受治療也無法痊癒,但若不加以監控,則有可能導致併發癥而死亡。國人一直將糖尿病的印象停留在隻有老年人才會發生,殊不知罹患糖尿病的年齡層卻逐漸下降。偏好含糖飲料、速食 糖尿病年輕層下降高雄長庚醫院新陳代謝科沈峰志醫師表示,據糖尿病學會透過健保資料庫的統計發現,2000年小於40歲的患者約為4.9%,但到瞭2009年已增加至5.5%,顯示糖尿病患者年齡層有下降的趨勢。過去糖尿病患年玻尿酸淚溝齡多發病為40歲以上,但現在愈來愈多20多歲年輕人也患糖尿病,主要是肥胖所致。近年來受飲食西化影響,國人飲食習慣改變,喜好攝取速食、含糖飲料,提醒身體質量指數BMI若大於24就代表過重,應要小心。 除瞭肥胖,其他像是有傢族史、高血壓、膽固醇偏高、三酸甘油酯過高、低密度膽固醇過低、多囊性卵巢癥候群、缺乏運動者等,隻要符合2項危險因子都屬於糖尿病的高危險群。血糖控制不佳 恐提早10年有併發癥沈峰志醫師表示,曾收治一名30幾歲的年輕人,本身患者糖尿玻尿酸打淚溝病患,但因為飲食及自我管理較差,導致血糖控制不佳,使得自身抵抗力變差,最後竟引發敗血癥死亡。據糖尿病衛教學會2011年針對糖尿病患的自我管理控制統計發現,隻有約3成的糖尿病患的糖化血色素低於7%的標準,顯示有在積極控制血糖、血壓、血脂的病患仍不高;而血糖若控制不佳,較容易提早產生併發癥,如眼睛、腎臟等病變,恐會提早10年發生。因此,定期的自我測定血糖可做為糖尿病藥物調整及食物控制的依據,並可預防併發癥的出現。但是要在何時測量血糖值呢?測量後的標準值又是如何?正確血糖測量●血糖濃度:1)空腹8小時血糖介於100mg/dL,飯後2小時微晶瓷玻尿酸介於140mg/dL,即為標準。2)填補淚溝若空腹血糖超過126mg/dL,飯後超過200mg/dL以上,糖化血色素6.5%以上,連續兩、三天以上出現異常數值,且伴隨有吃多、喝多、尿多等癥狀,就要當心為糖尿病,其中糖化血色素是一個可知道過去3個月血糖的指標。●血糖測量時間:1)空腹血糖:次日早餐前即空腹8小時的檢測。2)飯後2小時血糖:每一餐吞下最第一口飯後2小時檢測。但醫師也提醒在傢利用血糖機所做的自我檢測,飯前「空腹血糖」恐會與醫院測到的血糖指數誤差約15%(根據ISO15197規定)。因為醫院是用全血分離過後的血漿做為檢測血糖標本,而病患在傢紮針採集的是全血。但若傢中血糖機測出的數值高於上述標準值,建議仍需至醫院做進一步的抽血檢查。然而,病患在傢中進行測量血糖時,也需註意以下幾點是否有影響到血糖值的準確度,1)病患因採血過程疼痛,而不願天天定時採血;2)採血前對於手部的清潔是否徹底;3)採血用試紙是否過期、折到、受損及受潮;4)採血時所需的血液量足夠與否;5)血糖機在使用後的清潔與維護;6)是否定期校正。當監測的血糖值忽高忽低,甚至變化過大時,對於病患在病情、用藥及飲食上的調整有著不小的影響,因此,當病患進行自我監測時,切勿敷衍瞭事,拿自己的健康開玩笑。血糖控制+良好生活習慣 可避免成為糖尿病患研究發現,血糖高的人透過減重及飲食控制,3成5的改善法令紋人在10年內可避免進展成為糖尿病,但若完全沒控制血糖,約4成的高危險群會發展成糖尿病。因此,尚未發病但有糖尿病潛在因子的高危險群,若是能有血糖控制的觀念,並付諸改善,是有機會延緩糖尿病發病的時間,甚至不會發病成為糖尿病的患者。沈峰志醫師也呼籲民眾,預防勝於治療,生活習慣還是最重要,平時攝取均衡飲食,最好少鹽、少油、少糖、高纖,養成運動習慣、保持正常體重,早睡早起不熬夜、避免抽菸喝酒,才是減少罹患糖尿病的根本之道。參考資料:http://www.uho.com.tw/beauty.asp?aid=33717